三、赵门,据说为赵匡胤所传,借鉴少林派太诅长拳(据说也是赵匡胤所传)等拳法,特点是高桩。又因习练红拳,称为"红门"。
四、杜门,以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之"杜门"而得名,一说拳法传于自然门杜观印。特点是封锁严密,善于防守。
五、洪门,相传以明太诅洪武年号而得名,习练大、小洪拳,特点是刚劲。
六、化门,又称"蚕闭门"、"缠闭门",三十六闭手如蚕吐丝,绵绵不断,紧封敌手,使其不能施展。元明时期由峨眉古武通臂拳衍变为通背缠拳后,逐渐形成。
七、字门,又称"智门",因招势如书写字形而得名,特点是高桩长手,起伏大。
八、会门,又称"慧门",以神拳为代表,讲究观师默像,念咒语,颇为神秘。
峨眉通背缠闭门大炼形口诀:
请手回环导气沉,海底捞沙拨浪浑。良庖解牛顺隙运,
狮子摇铃久闻声。缠臂宰手劲势整,反转辘轳巧动根。
顺手牵羊助推势,袖底挥鞭臂力喷。霸王脱盔双翻捶,
开门缉盗缠臂吞。野马闯槽双兜手,奇门抱元后劲生。
渊龙奋角翻头去,盘旋开弓弩奔心。退步跨虎消化式,
醒狮扬头斜抛砧。玉龙含珠拐步抱,盘旋折枝肘双伸。
鸳鸯缠绵行之字,惊上取下勿分明。撩掌倒肘前后势,
缠手边风在耳门。翻云覆雨小擒打,抓胸回旋挪步吞。
钝镰割草对称劲,牛角挑心动腰身。金山战鼓双擂捶,
夜叉巡徊在乳根。精卫填海抱山运,吕祖守座神意真。
扣步云手反推磨,十字起手炮捶跟。长信弓蹲顶点明,
雷神撞钟三界惊。叶底偷桃削掌退,反臂惊面忽风生。
单风贯耳边步绕,缠头剪根须精神。连空引头侧钻去,
滚肘贯掌急步跟。神龙回首攻防意,抱元守一势混沌。
说明:此拳注重走步练气,运手启蒙,为练缠丝拳法之首层功夫。门外之人由此以登缠门津岸,功家多称为“问津”。俗语云:“缠丝无步被人跌”,极言其要,故民间亦称之为练步拳。行拳时须灌注沉坠劲于脚底,敷布缠丝劲于臂膊肌肤。诀曰:“打拳容易走步难,旋身侧进弧步窜。心虚神活审机势,意到步到任封展。螺旋缠丝牵不尽,运手从腰肩臂转。如蚕吐丝绷茧厚,风云漫舞势浑然。”
缠打心法(选读):
腿法宜矮,步法宜圈,拳法宜钻,掌法宜翻。
起步不过寸,落地自无声,千斤应地潮,泛起随步撑。
手如三春杨柳,步如风摆荷叶。柔过气,刚落点。以无法为有法,以无限为有限。
若要拳法通,须知任督冲,带脉亦当练,旋转在其中,冲脉讲猛势,闪击归其功。
百折连腰尽无骨,一撒通身皆是手,通背缠闭之道也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